腕管綜合症的成因與治療
今年50歲的林女士(化名),多月前發覺雙手麻痺,於工作時和晚間特別嚴重,經檢查後林女士的頸椎正常,但屈起手腕時麻痺加劇,後經証實是患上「腕管綜合症」。經藥物及戴上支架等治療後,一隻手掌的病況舒緩,另一隻手掌透過微創手術後也獲明顯好轉。
所謂腕管,其實是前手臂和手掌之間的一個通道。它體積細小,卻容納了九條肌腱和正中神經。身體上的一些變化如懷孕等,會引起這個腕管通道中的組織發大而把正中神經擠壓著,就形成如林女士般的情況。
另外,手掌麻痺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大部份因為神經組織受到擠壓引致,而受擠壓的地方以頸椎和手腕最為常見。正中神經(手掌的主要神經之一)在手腕受到擠壓時,就是我們所謂的「腕管綜合症」。
患者以女性居多,她們通常會感覺手指麻痺和有被蟻咬的感覺,這些感覺一般會在晚間特別嚴重,而範圍則多會集中於拇指至中指之間。這病症初期以麻痺為主,若正中神經長期受到擠壓時,便會引起肌肉萎縮。
除了懷孕,其他如糖尿病、甲狀線失調、腎病和類風濕關節炎等都會引致「腕管綜合症」。該症還是一種職業病,會因為經常使用振動工具而引起。大部份腕管綜合症都能用臨床檢查作出診斷。較複雜的情況則可用神經傳導檢查及磁力共振造影增加診斷的準確性。
早期的腕管綜合症可以用手腕托和類固醇注射加以治療,藥物也可以舒緩病症,但如果正中神經被壓是由於結構上的問題,就要用手術方法來減壓根治。
腕管的空間在手腕向手背伸展約兩度時最為寬鬆,用手腕托把手腕承托在這個位置,可以讓神經在最大的空間獲得舒緩,令麻痺減退。又或者可以把類固醇注射在腕管中間,發揮消炎作用,抑壓組織發大的情況,從而得到減壓的效果。藥物也可以有類似的效果,但注射則較為直接。
如果腕管綜合症和內分泌失調或職業有關,治療就應該針對其誘發的原因,假如解決了內分泌問題或改變了工作,可能令早期的腕管綜合症不藥而癒。
病況較為嚴重的就要考慮做手術徹底治療。腕管減壓手術是一個十分普遍的小手術,美國一年就有50萬例。傳統減壓手術可用局部或全身麻醉進行,只要在手掌開一個小至2至3厘米的切口,便可將腕管放鬆,該手術創傷少,併發症不常見,是一個可靠的治療方法。
合適病人可選擇將切口藏於皮膚褶紋之間,不易察覺,較為美觀,手術後痛楚亦較少,療效和傳統開放式手術相若。
[maxbutton id=”3″]
骨科專科醫生